首页

傲柔女王

时间:2025-05-23 02:33:53 作者:广西馆亮相深圳文博会 打造中国—东盟文化科技融合交流平台 浏览量:93631

  中新网北京3月5日电 (记者 李腾飞)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新鸿基地产执行董事郭基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进一步鼓励香港青年在学业期间增加内地学习交流的经验,并支持“香港发展成为国际专上教育枢纽”,吸引更多内地和国际学生来港就学。

全国政协委员郭基煇受访者供图

  今年是郭基煇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第二年。基于以往提案经验,郭基煇向大会提交了3件提案,持续关注大湾区发展。

  “不知不觉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已实施了五年。经常在香港和内地‘两边跑’的朋友,应该都真切感受到了大湾区的变化,软硬件联通都在逐步完善。”郭基煇说。

  2023年,由郭基煇牵头,香港广东青年总会开展了第六次《香港青年大湾区发展指数》调研。郭基煇在调研中发现,虽然目前两地学业和就业的整体生态系统尚未完善,但香港年轻人到大湾区升学、进修、就业发展的意愿处于明显上升趋势。

  “支持香港青年融入大湾区,更好实现个人发展,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香港每年约有6万名副学士,如何让他们能够更容易地升读内地大学?如何吸引更多内地学生到香港学习工作?这些都是普遍关注的问题。”郭基煇说。

  为回答这些问题,提案中,郭基煇建议在大湾区内地城市高等院校试行“研究生免试收生计划”,个别学科(如文科和社会科学科目)允许港生以基本语言成绩、本科专业成绩等资质申读内地研究生。

  至于香港副学士学生,则考虑以类似“专升本”的形式,为他们另设考试,供其升读湾区内地大学本科,从而争取到大湾区内地城市、企业的认可。

  他还建议,更多大湾区内地学校与香港学校可以合作设立“双学位”课程;运行香港特区政府“持续进修基金”延伸至大湾区内地城市;降低港人在内地申请信用卡的门槛等……多措并举,为港人“北上”牵线搭桥。

  另一方面,为吸引更多内地学生到香港学习工作、促进两地交流,郭基煇建议,举办座谈会、招生会和职业展览等活动,增进内地学生对香港学业、就业机会的了解;进一步扩大香港高等院校可在内地招收本科生或研究生的名单,放宽至全港22所高等院校。

  “现有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奖学金’资助名额仍有增加的空间,尤其针对学校中前10%的奖学金得主。如果他们毕业后继续留港发展,建议为他们提供额外的奖学金,从而为整个大湾区‘抢人才、留人才’。”郭基煇说。(完)

【编辑:王祎】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澜湄印象】2024澜湄国际影像周嘉宾探访澜沧江上游千年古盐场

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与世界合作共赢的开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要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这充分昭示我国对外开放是与世界合作共赢的开放,彰显了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的宏大格局。

商务部:一季度对美进出口增速较上年同期提升约5.5个百分点

3月22日电 据“铜仁法院”微信公众号消息,2024年3月22日,贵州省铜仁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贵州省黔西南州政协原副主席向和刚受贿一案,对被告人向和刚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九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百万元;对向和刚受贿犯罪所得赃款及孳息依法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纪念西藏民主改革6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世纪星源早期业务为酒店式公寓服务,目前主营环保业务、酒店经营、物业管理等,其中,环保业务是公司当下营收的主要来源。2023年上半年,环保业务占公司营收比例为81.96%。实际上,公司业绩长期以来较为低迷,2019年以来营收更是连年下滑。2020年至2022年,公司营收分别为3.99亿元、3.84亿元和2.8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7亿元、1.39亿元和-1.56亿元。

二次元寻味记 | 外国人也欲罢不能的烧饼有何来头?

双方一致同意共同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强发展战略对接,进一步深化在经贸、产能、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电子商务等领域合作。

(两会速递)娄勤俭:中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该书指出,首都功能核心区“双控四降”成效显著。“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实施以来,城市治理能力得以全面提升,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百姓获得感显著增强。北京积极推进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一般制造业动态调整退出,累计退出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超过3000家,疏解近1000个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高精尖产业发展迅速,十大高精尖产业的企业注册资本额均呈逐年增长态势,其中,节能环保产业的企业注册资本额最高,人工智能产业的企业注册资本额增速最快;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疏解稳妥有序落地,教育和优质医疗资源的空间布局不断优化;累计拆除2.4亿平方米违法建设,石景山、门头沟等14个区及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基本无违法建设区”创建目标,2022年建立的“一区一策”评价指标体系实现了对创建区、复评区的“全覆盖”督导,为城市更新“留白增绿”;整治提升桥下空间近800处,城市“被遗忘的角落”正在被唤醒。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